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袁文良:让“老漂族”找到“故乡”情感

2023-05-17 10:32:0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我们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大批的外来人才流入,随着子女而来的“老漂族”也越来越多。而这一群体的最大特点是“心灵孤独”,加之语言沟通、生活方式、...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孙辈而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生活,他们被称为“老漂族”。71岁的胡厚成便是“老漂族”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从湖北恩施搬到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永合社区,帮儿子儿媳带孩子。胡厚成的湖北口音浓重,而张家港人也常以方言交流,他与当地人沟通困难。(中国青年报5月17日)

  我们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大批的外来人才流入,随着子女而来的“老漂族”也越来越多。而这一群体的最大特点是“心灵孤独”,加之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他乡”的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各地要针对“老漂族”的特点开展服务,让他们既扎下根来,也安下心来,进而找到“故乡”情感。

  首先,各地政府要将“老漂族”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民政、医疗等相关的职能部门要依托社区,建立准确完整的“老漂族”台帐,们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子女联系方式及“漂出地”等基本信息,并主动与其“漂出地”对接,使“老漂族”在就医结算、养老补贴、文化共享等方面实现“互通”,进而让他们有“故乡”的感觉。

  其次,各居民社区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老漂族”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老漂族”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相关台账,并针对每一名“老漂族”的不同情况,在组织相关活动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具有差异化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多重服务,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在“故乡”的无微不至关怀。

  再次,“老漂族”的子女们要根据“老漂族”的年龄、健康、性格等实际,除细心安排好老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要主动向他们介绍新的城市环境、文化特点、生活习惯及重要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多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使老人感受到生活在“他乡”与生活在“故乡”没什么区别。

  最后,“老漂族”自身也要坚持自己做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除负责带好孙子辈的孩子外,还应该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一些新的兴趣,并根据自己原来的工作性质和爱好特长,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常与街坊邻里交流,进而使自己在“他乡”的生活中增强“故乡”的归属感。

  总之,面对庞大的“老漂族”这一群体,只要政府、社会与家庭各负其责,共同在探索异地养老方式方法方面发力,就一定能有效解决好这个社会问题,让“老漂族”在“他乡”也同样收获到在“故乡”可以收获的“最美夕阳红”。

更多

热门关键词:老漂族 故乡 情感 袁文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