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黄跃成:低俗营销扰乱经营秩序造成精神污染

2023-12-14 17:32:18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对低俗营销,除了依法严惩之外,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帮助更多商家树立正确营销理念,珍惜名誉,远离低俗营销,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从思想观念提升,经营经验总结,以及主流价值...

  作者:黄跃成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沣和食品店因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广告,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12月14日澎湃新闻)

  据悉这个被查处的商店,销售的来路不明、包装低俗的商品名字很“黄”,什么“老公温顺颗粒”、“寻欢兴奋剂”、“贱男消失片”、“一日丧命散”、“母猪饲料”等,如此露骨低俗的包装广告,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七)项的规定,构成了在产品外包装上使用的宣传用语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行为。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一)发布有本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禁止情形的广告的……”的规定,决定对当事人处罚如下:责令立即停止发布广告,罚款人民币 200000元整。对低俗营销的严厉打击,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然而,近年来,一些商品品牌在营销上剑走偏锋,以猎奇、低俗去钻营,大打低俗广告,引发社会严重关注和广大群众诟病。为何低俗营销之风禁而不止,屡屡有商家以身试法?又该怎样去治理这股歪风邪气?

  低俗广告主要内容低级趣味、犯扯、庸俗,使人萎靡、流氓、颓废等,用低俗广告搞营销,会是带来社会负面影响,完全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不负责任、不讲商业道德的行为。一些商家品牌之所以“前赴后继”,在于它能一下子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形成销售热效,有利可图,特别是法律认定尚存困难,也给了低俗广告营销者逃避处罚的空子。个别商家明知道低俗广告营销要承担法律、道德谴责风险,依然我行我素,就是在打制度规定“擦边球”,逃避相应的处罚、打击。要打击低俗、恶俗广告营销,就要在法律认定模糊等管理工作上釜底抽薪。在制度措施的建立健全,有的放矢、加快步伐,以及在原有法律、规则上,灵活应用,尤其是在明细管理规则的制定上,要与时俱进,做细做实,严格标准,扎牢围墙,规范营销广告发布,不让打“擦边球”的低俗营销得逞,确保处罚、打击有理有据,有法有规可依。同时,将恶俗营销行为纳入到企业诚信考评之中,与政策支持、贷款扶持、评选升级等密切挂钩,不断提高约束、震慑效果,让低俗营销付出沉重代价。

  对低俗营销,除了依法严惩之外,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帮助更多商家树立正确营销理念,珍惜名誉,远离低俗营销,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从思想观念提升,经营经验总结,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帮助商家树立正确营销、正当营销理念,理顺正当经营与低俗影响的利害关系,合理释放营销压力和竞争压力。并充分认识到,搞低俗恶俗广告营销,违背正当经营原则,给社会文明带来不良影响,最终都会为自身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营销行为“买单”,甚至付出沉重代价。一些人以低俗、恶俗广告的手段进行的营销,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力,虽然暂时达到了相应营销宣传效果。但这样靠精准抓住一些人类情色、暴力、攀比,虚荣,嫌贫爱富等性最原始的欲望,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令到一些产品品牌迅速"蹿红"的低俗营销。与传统道德观念、社会文明风气建设相违背,难以成为营销主流或得到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商业声誉是品牌的生命,好的营销能提升品牌的声誉,恶俗的营销只会拉低、抹黑品牌的声誉,带来无法挽回的结果。搞毫无下限的恶搞炒作,只会赢得一时热效,就算是一夜走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注定难以长久。

  再有,商亦有道,商家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而非传播不健康负能量“帮凶”。商家作为精神社会文明建设一份子,在商业行为中,展示超凡脱俗、高尚情趣、积极上进、令人奋进等社会进步意义和价值内容也是职责担当。恶俗营销纯属旁门左道,错把低俗当创意,自然为绝大多数商家所不齿和社会所鄙弃。作为商家,无论经营处于什么样竞争压力和风险,或出自什么经营创意,都应该视名誉如生命,坚持正确商业经营导向,坚持文明经营思想,坚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底线,不去做无下限的恶俗营销,破坏自身形象和大众心目中口碑评价,失去生存的空间。

  总之,在商品名称和宣传上玩梗,通过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耍文字游戏,大打规则擦边球,大搞营销噱头,吸引消费者眼球,尽管有很多包装、说辞,甚至有的藏得很“文艺”、界限模糊不清难以定性等,但目的、本质暴露出来的却是彻头彻尾低俗营销,宣扬了不健康、不文明思想,这已经踩踏了公序良俗的底线,违反了销售有关规定。尤其是这样的低俗营销,也让原本卫生干净,有滋味的商品,变成了“不健康食品”,带给了消费者不良的精神“毒害”,形成不良坏风气,造成精神污染,害人害己,流毒社会。

更多

热门关键词:污染 黄跃成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