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李洋:乡土文艺焕发活力,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4-03-19 15:00:3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

  作者:李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开始“内卷”,各种“花式整活”,纷纷掀起“特产大摸底”,山河四省文旅更是深谙“题海战术”精髓,争先恐后地开启“加更”模式。各地文旅局积极答卷的背后,离不开其承袭下来的当地文化精神内核。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乡村的魂。在新时代背景下,让乡土文艺焕发出时代活力,引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向乡村文化要发展点,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为乡村赢得发展优势的突破点。以文铸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富脑袋”“富口袋”,方能打造出“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富民惠民乐民新业态,乡村振兴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宝库,激活文化赋能关键点在于加强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一是发扬农耕文化。这是农村与农业生产最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当地农学思想、栽培方式、农业技术等,助力于乡村农业振兴。二是挖掘乡村手艺。像剪纸、战鼓、书法、特色美食制作等技艺,凝结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助力于宣传家乡传统文化。三是发展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或依托红色文化基地,发扬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配套采摘、观赏、农家乐等特色农业产业,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助力于“土生金”。四是传承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助力于丰富人文精神,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文化塑新貌。发展和美乡村离不开乡村建设者,振兴乡村要在党建引领下,积极发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乡贤、返乡大学生、优秀回乡人才等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动员。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乡贤议事会、干群夜谈会等文化服务平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型农村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化学习和宣传交流阵地,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老、邻里和睦、家庭和美、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新时代文明乡风。

  新时代新农村建设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深入发掘农村传统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突出农村特色,保护自然景观,保留乡土风情,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心田,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更多

热门关键词:乡土 李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