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沈宏胜:赓续运河时代精神,展示好品山东新风貌

2023-08-30 08:13:28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文化,源远流长,孕育着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

  作者:沈宏胜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8月28日,“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枣庄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讲好运河故事,以历史文化脉络为经,以城市发展为纬,围绕山东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系列线上和线下活动,展现通江达海美好图景,赓续运河时代精神。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文化,源远流长,孕育着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隋朝建设的大运河,就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习近平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2500多年来,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很显然,加强和保护“大运河文化”,成为发展之要。毋庸讳言,大运河(山东段)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是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也是运河文化活态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

  对此,山东依托“因水而兴”的发展良机,充分发挥运河优势,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打造黄金水道、陆海新通道,更好融入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让山东在保护大运河、传承大运河、利用好大运河上,为经济发展锦上添花。据了解,山东开展“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活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20多家媒体将携手开启这场大运河的文化寻根与发现新生之旅。在接下来的3天中,采访团将走进枣庄、济宁、聊城3座运河城市,聚焦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齐风鲁韵与运河文明奇妙碰撞后的时代价值,讲述运河、城市与人的发展故事。

  开发、利用、创造,凸显了山东人的智为。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是山东人借助这一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之势,抓建设与发展的主题,丰富大运河是山东人的努力与创造的杰作。唯有创造,才能让大运河更加魅丽多彩。一方面不失时机地抓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另一方面在创新发展中为经济助威添力。今年的,7月21日,随着“鲁清101”号船舶缓缓驶出小清河济南港区,备受关注的小清河航道开始半载试航,这是断航26年后小清河航道正式运输的首批货物,标志着小清河这条始建于南宋的黄金水道再次扬帆起航。山东又增添了一条运输线。为经济发展平添了“内动力”。 山东的小清河复航后,首次开展的国际铁路集装箱“铁公水”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为客户提供铁路转运、水路运输、港口堆场提货等服务,实现“铁公水”运输全覆盖的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进一步简化了客户提货手续,放大班列通道作用。这也是济南内陆港与济南内河港实现首次“牵手”。 据悉,小清河恢复通航,还是山东省水运建设史上第一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不用多言,小清河恢复起航既有战略和发展的眼光,同时也为打造经济强省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活力提升了山东综合治理能力,这个活力为山东经济建设与发展提升了新形象。

更多

热门关键词:山东 运河 沈宏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