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叶金福:“虚假应聘”必须严惩重处

2023-04-08 09:30:05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之前,只听说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招聘”的方式,骗取求职者的报名押金、培训费、保险费、手续费、体检费、服装费这样的新闻。...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不法分子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工作履历等,将自己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并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骗取企业底薪。近日,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4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

  之前,只听说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招聘”的方式,骗取求职者的报名押金、培训费、保险费、手续费、体检费、服装费这样的新闻。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竟然有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应聘”的方式,把自己伪装成“完美应聘者”,骗取用人企业的底薪。真的是令人防不胜防啊!

  据报道,这些不法分子中,有的是通过网络寻找各类制假分子,帮助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离职证明、过往业绩等应聘材料,把团伙成员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有的是对即将前往企业面试的成员进行“就职”培训,教授应聘话术,虚构一些自己的销售经历或融资经历,谎称能为用人企业快速提高销售业绩,骗取用人企业信任后与其形成劳务关系,等等。一旦诈骗手法被识破,用人企业拒绝支付工资,团伙成员即通过上门闹事等手段施加压力,“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或底薪才走人。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目前,该犯罪团伙的53名嫌疑人已全部落网。笔者相信,等候他们的必定是法律的严惩重处。

  但这起“虚假应聘”典型案例,无疑给我们的用人企业提了醒,那就是千万别被不法求职者的“光鲜”学历和履历所蒙蔽。这就要求我们的用人企业,在招聘时要严格把好审核关和准入关,不妨对求职者学历和履历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切忌因招人心急而单凭求职者的一纸“虚假”学历和履历,就招人入企,结果“招人”成了“引狼”,不仅没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反而被骗了钱。

  同时,这起“虚假应聘”典型案例,也警示我们的用人企业,一旦遭遇类似“虚假应聘”的行骗,就应积极大胆地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从而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此外,执法部门也应对“虚假应聘”行骗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妨通过没收非法所得、高额罚单、追究刑责等多种处罚手段,让不法分子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法律代价”,从而既达到严惩重处不法分子的目的,又达到警示和威慑他人的目的。

  当然,这起“虚假应聘”典型案例,也提醒劳动部门在规范招聘程序的同时,也应引入“入职查询功能”,通过“一键查询”的方式,让不法分子的虚假学历和虚假履历“一查就露馅”,从而把伪装的“完美应聘者”阻挡在招聘大门之外,让其没有继续行骗的机会。

更多

热门关键词:应聘 虚假 诈骗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