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李光利:学古人,给中秋添点文化味儿

2016-09-15 04:54:07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中秋佳节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来已久,终究是离不开天上明月、碗中佳肴、壶中美酒和地上这相思之人。中秋节的这四个元素齐...

  作者:李光利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15日中国迎来传统节日中秋节,天上月亮圆满,人间亲人团聚。只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不能每年都与家人团聚,更多的是商场促销氛围取代了节日的文化氛围,以至于许多人在节日里似乎只能想到月饼,就连赏月的雅兴都被“十五月亮十六圆”这样的说辞给搪塞了。

  中秋佳节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来已久,终究是离不开天上明月、碗中佳肴、壶中美酒和地上这相思之人。中秋节的这四个元素齐全了,这节日的味道就出来了,中秋才能称得上是圆满。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的月,是天上人间最浪漫的风景。这一天的圆月,被寄予了太多的文化符号和情感重量,毫无疑问,月是这一天的主角。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祭月的习俗。史书《礼记》中记载 “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魏晋之时,民间开始有中秋赏月之举,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大肆盛行。唐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宋代继承了唐代“拜月”的风俗,赏月的风气达到了高潮,到南宋时期,“玩月”更是广泛流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的酒,配上赋月的诗,堪称完美。中国是诗的国度,酒后赋诗,赏月斗诗在诗坛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赏月,不在于独,贵在一个“聚”。古人“玩月”定当离不开饮酒赋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各个酒庄都会在中秋节前夕,重装门面,张灯结彩,售卖新酒。到了夜晚,丝竹之声夹杂着赏月饮酒赋诗的鼎沸声,好一派和谐喜庆。斗酒诗百篇,望月起诗兴,这才是我们的酒文化。这种诗酒文化现在看来依然是一种雅兴,是件充满了文化感的事儿,在中秋节必不可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中秋的饼,是最解相思的美味。月饼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八月十五之日,大将李靖征讨匈奴大胜,当日分群臣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兵邀蟾蜍”。苏东坡诗中的月饼,油酥加之饴糖,味道香美甜脆。《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后来的圆饼发展成月饼,更多的被寄予胜利和团圆。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不在于地域,月饼成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更在于其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所以,中秋若不品食月饼,便是虚度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最珍贵的是思念的亲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身在何处,天上圆月是普天之下共同的美景,与亲人团聚是这天最大的事。如此良辰美景再点缀上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更增添了文化意味。我们期盼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止是一声祝福,停下匆忙的脚步,放下忙碌的工作,亲近家人,聊聊家常,让这种幸福的团聚成为我们都能消费得起的珍贵。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应该是明月、美酒、佳肴与人的狂欢,是一场诗酒文化的盛宴。中秋节本就应该过出这样的诗意和浪漫,过出幸福感和文化感。

更多

热门关键词:味儿 古人 文化 李光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