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咋成了新闻?

2016-05-26 09:05:18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不寻常”,至少在今日社会。即便是在最注重技能实践的职校,看到同学在公共场合帮父亲扫大街,大多同学还...

  作者:程振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重庆市蜀都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汽车1班62名在校同学,因为一个重磅消息而对班里最内向的同学张杰刮目相看。原来张杰长期帮环卫工爸爸扫大街,上周末这个娃儿扫到了校门口,一点也不遮掩。还有同学给当地媒体打电话,想为张杰的“勇敢”点个赞。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不寻常”,至少在今日社会。即便是在最注重技能实践的职校,看到同学在公共场合帮父亲扫大街,大多同学还是“惊的合不拢嘴”,然后是深层思考之后的“刮目相看”。有同学表示换作是自己“实在没勇气“,有同学认为”很有新闻价值“干脆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应该平常的事情成了新闻事件,背后潜藏着久已变形的劳动价值观。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成为新闻,这不是偶然。几天前,《潇湘晨报》报道了一条类似新闻:25岁的张永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今年骑行去越南时发现国道上有很多易拉罐,回来后,因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去了广西全州捡易拉罐谋生,最多时一天有两百多收入。他所在大学老师评价他“有勇气,能自食其力”。照笔者看来,若是我们的劳动价值观“三观端正“,这位大学老师就不该评价“有勇气”,本来就劳动光荣,而且自食其力,这么做需要什么“勇气”呢?

  两位学生在公共场合做体力劳动,而且与职业相连,因为被认为“不正常需要勇气“,所以成为热点新闻。其实潜台词很明确:职业层面的体力劳动上不了台面,学生有一个体力劳动者父亲在世俗意义上“实在尴尬”,理性层面上“至少要掩饰“,所以在读学生张杰成了”小人物中的英雄“,而本科毕业生张永成了“有勇气”的“另类就业者”。

  不得不承认,现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由数量巨大的中产阶层定义。试以体力劳动为例,如果是社会精英富豪,当他们拿起扫把扫大街,那叫“热心公益”“有情怀”;如果是社会底层,当他们蹬起清洁车以此谋生,那叫“热爱工作”“勤劳本分”。而中产阶级会回避掩饰做体力工作的父亲,他们怕丢人怕没被人说没品位,尽全力屏蔽自身与体力劳动职业的关系,在他们反应过度的劳动评价中透视出“虚伪”两字。本来再正常不过的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成新闻,正是虚伪矫情中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

  今天“女先生”杨绛去世,微信圈又一次刷屏。我想这又是一次中产阶级的“情怀演示”,其中有模仿效应,有集体无意识的羊群效应,但我要说,一个刚刚中产阶级达标或者还在边缘的社会人,能承受不跟风不展示情怀品位的“失落”吗?对了,你们要知道,你们微信上满怀自豪展示的杨绛的“百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已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证明“是他人假作的心灵鸡汤”。

  劳动是人的本能,当劳动作为职业,也就是一份职业,并无贵贱之分。现在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虚伪价值观把体力劳动职业定义为“低人一等”,这才有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成为热点新闻。中产阶级最看重情怀品位,现在推崇杨绛,那么听听杨绛的原话,“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都不屑“,那么对体力劳动职业者,我们何妨多一份真诚淡定?这不就是一份普通工作?和当官的呆写字楼的有什么不同?

  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不再是新闻之时,才是中产阶级价值观回归正常之时,才是中产阶级真正有情怀之时。

更多

热门关键词:环卫工 大街 父亲 程振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