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骆建领:作文走红,鸡汤虽好莫要贪杯

2017-04-01 07:48:0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准确来说,这并不是篇特别优秀的文章,但事实是,它却在网络迅速走红。作为写作教师,笔者想说的是,这篇所谓的网络鸡汤文,首先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骆建领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张咏言的随笔《愿你》在网络走红,其语文老师王允点评此文称“说出了很多人中年想说的话”。王老师表示,也许是孩子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愿望,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才得以让小文火爆网络。(《新京报》3月31日)

  准确来说,这并不是篇特别优秀的文章,但事实是,它却在网络迅速走红。作为写作教师,笔者想说的是,这篇所谓的网络鸡汤文,首先是值得肯定的。按照“人生导航”主题,及参照《见字如面》形式,给熟悉的人或历史人物写一封信的要求,文章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视角独特,选择给自己写信的形式,让表达更自然;运用排比修辞,使形式整齐,语言节奏感、条理性强,富有感染力;句式整散、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使表达灵活自由。另外,无论是从主题立意还是文笔上,都可谓无可挑剔。

  当然,让网友们尤为青睐的可能还在于文中一些经典语言。这里且不论模仿、借鉴或抄袭,但就一位初二学生、一篇900余字的书信体随笔而言,无疑是值得称赞与肯定的。能将如此多有内涵、有哲理、触动人心的句子不露痕迹地融入到文章中,实属不易。一方面,体现学生对知识有积累、有思考、有技巧;另一方面体现学生对生活、人生有感悟、有内省。同时,字里行间可见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应该说,这种综合能力正是学生阅读、生活积淀,及较强思维能力的体现。

  诚如王老师所言,走红并不是衡量文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确实可圈可点,但笔者并不认为其是篇优秀范文。甚至觉得,教师们不应该大力提倡学生模仿和写作此类文章。一如见字如面,看到这篇文章,很多读者可能都会觉得似曾相识。这就是过多引用和摘录的结果。这也是此文招致部分网友批判的原因。委婉者说“合集”,苛刻者曰“抄袭”。对学生而言,我们不能拿“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来教导他们,更不能鼓励学生变相借鉴和抄袭。

  可能,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会比较青睐这类文章,语言美,有思想,见水平。但恰恰是这类文章,我们俗称的随笔或散文,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丧失自己的语言,甚至触摸不到真实的情感,读来自感是种享受,事后脑子空空,印象了了。大量积累相关资料,写而择之,聚而用之,又如何不似曾相识?况且,写此类文章并非易事,需要大量背诵积累不说,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多是劳而不得用,费力费神不说,作文水平终难以提升。

  《愿你》之所以走红,想必大家内心都很清楚。不在这碗鸡汤炖得有多么鲜美,而因这是一碗初二学生炖的鸡汤。言外之意,一位初二学生能炖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我甚至也这么认为。但不能因绝大多数人还需要鸡汤,因这是位初中生炖的鸡汤,这碗鸡汤正合一些人胃口,我们就觉得这汤要大炖特炖。相反,对于网友的大肆推崇,教师的宽容性鼓励,笔者不禁感到担忧甚至心寒。传统的思维定式,形而上的外在追求,还能误导写作多久,还能被多少学生趋而追之,难道不该我们语文教师深刻反思吗?

  如节目《见字如面》,看起来很文化的它,本质上仍是明星真人秀节的魅力在起作用。《愿你》也一样,击中读者内心柔软的恰恰还是鸡汤汁,而不是文本内容。对于作文教学,鼓励固然可贵,但客观地批评并不就代表可鄙。总而言之,鸡汤虽好,莫要贪杯,对教师,对学生。

更多

热门关键词:鸡汤 作文 网红 骆建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