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游德福:村规民约接地气,助推治理聚人心

2023-04-13 14:04:5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村规民约历来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层治理有效方式,北宋时期“蓝田四吕”制定的《吕氏乡约》是较早系统成文的村规民约,目前,在赣鄱广袤大地上,每村都有新...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在赣县区梅林镇梅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居民在讨论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三字经”:“红白事,少铺张,破旧俗,立新意。敬老人,合伦理,明是非,主正义。”“三字经”村规民约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接地气又好记,说到群众心里去了。这种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的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培育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治理的新载体。(4月13日《赣南日报》)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村规民约历来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层治理有效方式,北宋时期“蓝田四吕”制定的《吕氏乡约》是较早系统成文的村规民约,目前,在赣鄱广袤大地上,每村都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文明实践站都有凸显各地风格的村规民约,无论是“三字经”也好,四字韵文也罢,还是其它成文形式,都形成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治村“法宝”,推动乡村产业、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向好发展。

  目前农村仍然流行的“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客观地说,许多农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村规民约”,做为法律法规的一种“补充”,它对约束部分村民的不当行为,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许多乡村利用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和实施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身边好人、开展党员示范户建设、能人转化等措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可喜可贺。

  同时还应看到,许多村规民约还存在流于形式、千规一面等问题,没有“接地气”地深入群众,何谈“有人气”地凝聚人心?比如:有的不乏简单粗陋的文字表述,也有的地方制定的村规民约走形变味,清一色的用罚款来作惩戒的手段。用简单的罚款思维来解决农村中的不良行为,似乎很难奏效。究其根源,关键是罚款这种强制行为管的是手脚,而不是心灵;村民的文明守法意识,是靠自我约束培养出来的,不是靠罚款罚出来的。何况,村民某些不良的行为举止是潜意识里的坏习惯,只有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村民自觉行动,才能收到长久之效。

  村规民约“接地气”,助推治理聚人心。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也应与时俱进,要刚性制度和柔性引导相结合,“软硬兼施”,既提出明确的操作规格,又确立具体的参照标准,增强可操作性。让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更多

热门关键词:村规 民约 人心 游德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