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周志宏:“别信保健品治百病”不能仅作“提示”

2019-01-20 10:34:1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谁都知道,保健品就是保健品,根本就不可能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功能。然而,偏偏就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谋取不当之利、不义之财,采取种种卑劣手段,谎称保健品能够“...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月18日中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北京青年报1月19日)
  近年来,很多不法商家以“免费”为诱饵,采取亲情关爱、定期聚会、感恩答谢等方式,获取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联系方式及情感信任,进而为其“量身定制”大肆推销各类保健产品,大肆鼓吹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有的不法商家甚至打着惠民工程、政府补贴、消费维权等幌子,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以专家、知名人士和消费者身份对商品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通过虚假打折、“雇托儿”、“饥饿营销法”等手段制造“现场抢购”的营销氛围,诱导消费者按所谓的“优惠”大批量购买产品,使得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保健品市场,影响了社会稳定
  谁都知道,保健品就是保健品,根本就不可能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功能。然而,偏偏就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谋取不当之利、不义之财,采取种种卑劣手段,谎称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殊不知,任何宣称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的,属于赤裸裸的虚假宣传,是违法之举,是坑人之举。正因为如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必要时,可通过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验真伪,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建议消费者远离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组织旅游、分时养生度假,以及会议营销等商家法定营业场所以外的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以防上当受骗。还有,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要求消费者不仅要做到掌握起码的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做到掌握基本消费维权知识,购买保健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要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并妥善保留购买小票,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实事求是讲,在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的当下,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是必须的,也是及时的。但仅仅是“提示”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具备“起码的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都能“掌握基本消费维权知识”,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作为维护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权威机构”和职能部门,作为消费者的“娘家”,中国消费者协会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一方面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查处和严厉打击不法商家利用虚假宣传,坑害消费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换句话说,“提示”要取得应有效果,不能只停留在“提示”上,要有创新举措、“配套”实施。
  毫无疑问,每一个消费者都必须遵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不能在“有意无意”中为不法商家“助力”,购买保健品时,要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从,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更多

热门关键词:保健品 诈骗 忽悠 周志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