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曲征:治理“师腐”顽疾,不下猛药怎么能行?

2017-08-12 14:34:3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一谈起腐败,很多人会想到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教书育人的教师,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搞起了腐败——市级优秀干部的归属、...

  作者:曲征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官腐”之外,还有一种较隐秘的腐败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师腐”。近期,记者深入各地调研发现,“师腐”现象绝非一校、一地所特有,而且形式多样,不但破坏教育公平、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8月11日人民网)

  一谈起腐败,很多人会想到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教书育人的教师,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搞起了腐败——市级优秀干部的归属、三好学生的评比、课堂内外的关照、教室内的座次安排等等,在一些教师看来都是“商机”。有的兼职“微商”、保险业务的老师,在家长群中暗示家长购买商品或者加入保险;还有的老师为社会补课班做托,课堂上讲课留一手,逼着学生上自己的补课班,甚至有的个别老师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辅导,也要收钱。

  在这些老师眼里,早已没了“为人师表”这四个字,心目中只有金钱利益。在其利欲熏心的影响之下,校园成为滋生铜臭的温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利欲熏心的老师肯定教不出无私正直的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的毒害是长期的,其代价是学生一生的迷茫与迷失。

  所以,对待教师腐败要“零容忍”。实际上,这些年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细则,可谓三令五申,但是正如禁止教师补课一样,治理效果寥寥,不见起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一些不良教师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上暗示家长给好处,家长们怕孩子遭遇“冷处理”,便以发红包的方式给老师送好处,这种方式极具隐秘性,所以不好监管。

  二是许多老师认为,家长给老师送礼,是人情往来,古代还有给老师送猪肉的风俗,所以家长送礼不该拒绝。三是一些家长主动送礼。有的家长希望老师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便主动送购物卡、旅游卡、高档物品,其他家长闻讯后也赶紧去送,可谓争先恐后,相互攀比。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家长委员会也设立了微信群,“委员长”常常在群里发号施令,“商议”给老师送钱送物,一些家境不好的家长本来不想送,但是害怕自己的想法被老师知道,也只好“随大流”。四是治理措施不严,师腐者违规成本太低。一些地方治理“师腐”的方式,基本上是出台几页政策文件,没有监管,没有调查,没有制裁,没有处罚。即便对违规者进行处罚,也不过是高举轻放,不痛不痒,顶多写份检查完事。

  面对“师腐”横行,必须拿出抓铁有痕的措施来真抓实抓才行。要明白,家长给老师送礼,不能看作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完全是老师在利用权力开拓寻租空间,其行为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资格,让其离开教师队伍,是其应该接受的处罚。

  当然,家长也不能一边要求老师为人师表,一边还要处心积虑地给老师送礼。尤其是各校的家长委员会要严以律己,禁止逼迫家长们给老师送礼,发动送礼者也应该受到处罚。就是说,在防止“师腐”的同时,也要禁止家长“腐师”。

  此外,为解除家长们“不送礼,心不安”的顾虑,学校应该多做些工作,比如浙江、安徽等地,一些学校在教师节前群发短信给家长,声明绝对不收礼,还有的学校校长在门口挡护,不让学生、家长带鲜花或者礼物进校。还有的学校请学生转交给家长一封信,信中表达“不收礼承诺”,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

  “师腐”已成顽疾,顽疾需下猛药。提高“师腐”成本,让“师腐”者离开教育行业,便是猛药之一。

更多

热门关键词:能行 顽疾 腐败 曲征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