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罗淇尹:年终“问责”不能滥用

2022-12-09 09:50:3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问责是上级用于督促提醒下级的一类强硬手段。在一些特殊、重大事项上,用问责手段来倒逼基层提高认识,其实并无问题。但若用多了,用杂了,就会成为束缚基层臂膀的绳索,还会成为...

  作者:罗淇尹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临近年终,许多单位开始进行考核,针对于重大项目建设、经济指标或者其他中心工作,通常采取问责这一方式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在笔者下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单位将问责机制泛化滥用,以签订“军令状”等形式要求基层打好“收官之战”。一名乡镇干部曾反映,要么直接问责具体经办人,要么对单位全年工作“一票否决”,这种粗放式问责不仅让基层如履薄冰,也让干部战战兢兢。

  问责是上级用于督促提醒下级的一类强硬手段。在一些特殊、重大事项上,用问责手段来倒逼基层提高认识,其实并无问题。但若用多了,用杂了,就会成为束缚基层臂膀的绳索,还会成为上级不担当、推责任的“挡箭牌”。在部分案例中可以看到,严肃处理的对象大多都是工作的具体经办人或者基层分管领导,对上级相应部门的负责人大多以谈话、警告等形式来处理,这就逐渐兴起了基层干得越多,错的越多的问责导向。上级单位依着这一趋势,频频向基层施以压力,让问责成为了庇护不作为、不担当的“金钟罩”“铁布衫”。

  因此,问责泛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上级单位管理方式、理念上出现了偏差。乡镇一级是贯彻落实政策方针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意味着乡镇一级在整个全局中就只拥有“干事者”这一种角色,而上级单位却拥有着“决策者”“考核者”等多重角色。“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上级部门手握权力却鲜有作为,不下放权力却下放责任,便使得基层难办,干部难当。

  精准问责可有效化解问责泛化。“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但严也要精确到人,落实到事,起到实效。要在重大事项上把方向。把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作为问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一些不关乎于大局的事务上多以提醒督促,减轻基层心理负担。要在工作实际上核情况。在督查情况时清楚来龙去脉,找准事故原因,明晰谁担主要责任,谁担次要责任,谁不担责任,做到“权责一致、错责相当”。

  反向问责可成为有效处理推责。现下,有的党组织该问责不问责,不该问责的瞎问责,有的则是问责过程不严肃、结果不具体,成效不显著,高高举起,轻轻放过。作为问责主体,搞清楚问责谁,如何问责,是否起效都十分关键。要把问责单位一并纳入问责范围,由上级牵头定期督查下级问责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成效是否显著,并在条件允许下动态参与下级问责过程,把握问责方向,提升问责质效,以更严肃的态度,更严格的力度对问责主体进行管理约束,从根本上强化问责意识,让问责机制为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的干部保驾护航。

更多

热门关键词:滥用 问责 年终 罗淇尹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