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李博雯:靖边县为乡村振兴奠好人才基石

2023-11-10 15:39:5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的储备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切实的底气。因此,如何有效储备人才?储备哪些方面的人才?...

  作者:李博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今年,我们的甜瓜收入达80万元,至少带动200户村民增收。”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改平家庭农场里,海则滩镇柳树湾村村民高改平正在为甜瓜新建大棚。2022年,高改平被靖边县委组织部纳入村干部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近年来,榆林市坚持县域统筹、政策引导、资源下沉,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实施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工程。(11月9日 人民日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的储备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切实的底气。因此,如何有效储备人才?储备哪些方面的人才?又该怎样将他们留下来,让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发力?这是需要不断加强筹划和完善的。笔者认为,要想让专业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锋军”和“压舱石”,就要在“首”“末”两端将工作走稳压实。

  乡村振兴拥有持久性、深远性、关键性的时代地位,与之配套的人才工程也应当从这个定位发力。“首”端发力,即是在人才培养上就下好功夫。一方面,要高屋建瓴,激活培养体系内生动力。我国人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机制等是与时俱进的。同样的,乡村振兴也应当从学科建设上播种好人才资源的“种子”。可以以点带面,选取试点院校,派驻专家定点指导,完善课程体系,重视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质量,走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阶一步,将底子打实,立足长远,充分发挥教育源头革新的“复利”效应。另一方面,校企、校村联合,做好对口导向培养。可以政府牵头,设置调研课题,以调研结果、问题为导向,向高校要人才,向人才要方法,向方法要发展;同时,联系乡村企业家、科研专家,增加实践类、分享类的课程设置,学生们介绍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让他们能够提前了解和主动接受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借鉴“科技小院”经验,践行好“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培养思路。

  “末”端发力,坚决避免人才工作“虎头蛇尾”。基层人才留用的关键所在就是要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工作套路,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是以实践为主要导向,科学考核。对相关人才的选用,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更要对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考评。规划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打分标准,对人才的工作态度、服务精神、专业实操等等方面进行评定,选用一些真正想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来,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专业人才。如此,就帮助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人才的选拔,但还需要加大功夫留住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二是有效保障,打通发展道路。要以“品牌意识”来对待同样重要的人才工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住房、医疗及老人看病、小孩上学等问题都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看到发展的希望,人才留用绝不能一留了之,保障人才自身发展,推动人才良性流动,以次促帮带,促交流,促宣传,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应有之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大计。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还需不断努力奠好人才的基石,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更多

热门关键词:靖边 基石 乡村 李博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