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消费潜规则大行其道 岂能容劣币驱逐良币

2018-12-22 22:22:0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不只是孙芳,大学生梁珊也遇到过类似情形。那次,她是去影楼拍写真照。她说:“影楼的化妆品分等级,如果想用好的化妆品就要加钱,而所谓普通的化妆品大多属于劣质的‘三无’产品。另...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今年4月,26岁的孙芳准备拍一套婚纱照。起初,孙芳和丈夫选定了标价近1万元的摄影套餐。与影楼商量后,孙芳把价格“砍”到了7799元,这让孙芳很有成就感。可是,最终的花费却高达148000元。孙芳“总感觉哪里不对。价格翻倍是事实。”原来,到了选婚纱的环节,问题出现了。“普通区的100套衣服又脏又难看。”孙芳说,在客服人员的一再劝说下,她加了2000多元升级了3套衣服。到了选照片环节,新的状况又出现了。影楼提出,因为顾客较多,时间有限,孙芳只能选两遍,而且只能从200多张照片中选80张入册。“我觉得每张照片都很好看,最后又加了5000多元,影楼答应可以选160张入册。就这样,原定的价格几乎翻倍。”(法制日报12月22日)
  不只是孙芳,大学生梁珊也遇到过类似情形。那次,她是去影楼拍写真照。她说:“影楼的化妆品分等级,如果想用好的化妆品就要加钱,而所谓普通的化妆品大多属于劣质的‘三无’产品。另外,使用假睫毛也要加钱,拍照完成后想要拿底片还得加价。这样算下来,整体价格大大超出原本的预期。”其实,也不只是拍摄婚纱照这样的日常消费,有报道披露,在买车、买房这类消费中,消费潜规则也同样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消费时常常会遇到“多支付不必要花的钱却无可奈何”的情况。实际上就是遭遇了消费潜规则。近日,有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披露,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的各种消费活动中,消费潜规则几乎无处不在,令人防不胜防。
  有关专家指出,所谓消费潜规则,就是一些商家反复采用的不透明、不公平、不诚信的交易习惯。这些“规则”,潜藏在各种书面的合同或口头的契约当中,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是“一种违法的无效的交易习惯。”从法律角度说,这些形形色色的消费潜规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的一系列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甚至还有安全保障权、索赔权、隐私权等,让消费者很受伤。
  时下,已经是法治社会。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都在创新工作举措,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优化营商法治环境。而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清除潜规则。只有清除了潜规则,才能避免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终结“劣币驱逐良币”等不良效应,以进一步健全诚信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和诚信中国建设携手并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道德、有良心、有法制意识、有进取心的企业应当自觉用法律的明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慎独自律、见贤思齐,诚信经营,自觉告别潜规则,视消费者为“上帝”,主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要有效防范消费潜规则,消费者一定要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前往一些企业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智,多一份慎重,对于不能接受的潜规则,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想明白。一旦遭遇消费潜规则,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到企业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有关监管部门必须积极履行自身职能,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行政许可、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和行政处罚等诸多权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巡查、监管和清除消费潜规则的力度,维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公平的交易秩序,及时清除消费潜规则存在的土壤,有效治理并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非正常生态,着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更多

热门关键词:消费 潜规则 摄影 周志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