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沙龙 > 列表

荷花映日诗更美

2016-07-01 08:36:5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荷花,亦称莲花、水芙蓉等,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古往今来,在文人骚客的眼中或笔下,荷花不仅德馨双丰,而且姿态美,心灵更美,因而为后人留下...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姑娘好像花一样”,都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而提起荷花,人人常常会想到那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

  荷花,亦称莲花、水芙蓉等,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古往今来,在文人骚客的眼中或笔下,荷花不仅德馨双丰,而且姿态美,心灵更美,因而为后人留下众多对荷花的高歌咏叹,今日读起来也会体悟到荷花的清新自然和天真纯洁。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以最传神的字眼表现出眼前景物给作者带来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人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读起来显得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唐代诗人李商隐,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作《赠荷花》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短短几句,把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描写得入情入理: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互为佐佑、互相辉映,摇曳多姿,尽态极妍,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读起来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独特风韵。南宋诗人杨万里面对初夏小池中刚刚露出的荷叶,顿生诗情,当即以《小池》为题赋诗一首,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一切都是那样的细腻,那样的柔美,那样的富有情意。细读之,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高明的摄影师,迅速抓拍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作者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了在杭州西湖边的所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犹如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巨幅山水画:无边无际的莲叶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读之可想象到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特别是“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荷花中有时会出现一个杆上开两朵花,且红白各一朵,人称“同心芙蓉”,也称“并蒂莲”。隋代诗人杜公瞻一首《咏同心芙蓉》就把这种一杆两花的并蒂莲写得十分动人:“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写这种并蒂莲一杆两开的还有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红白莲》:“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着两般花。”两首诗都由景入情,读之会让人感到此情此景比歌女更甜美,比舞女更风流。由于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因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喻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姐妹感情深厚。流传至今的一首乐府诗,就寓意了人间情侣终久相伴:“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唐代诗人刘商在湖边见到一朵并蒂莲,诗兴自胸而出,当即以《咏双开莲花》为题赋诗一首:“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而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所作的《并蒂莲花》,通篇虽然始终没有提到“并蒂莲”几个字,但读起来却句句含有并蒂之意:“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据说还有一种开白花的荷花,经常受到其它艳花的欺负,平时少人能见,只有在月晓清风、接近凋残时才盛开出来,真有一种自惭受欺的愁苦。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一首《白莲》就描绘了这种荷花的悲苦心境:“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见,月晓清风欲坠时。”白色的荷花洁白如玉,更是格外的纯净自然,仿佛一尘不染圣洁的白衣天使翩然而至,宛若天真无邪一袭白裙的似玉少女亭亭玉立 ,又如美丽无双纯真自然的白雪公主,清丽而脱俗。

  除了直接描写和赞美荷花高雅素洁的气质外,有的诗人还善于在人与物之间寻找相似点,通过咏叹荷花来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善于捕捉生活中诗意感受的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其《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流露出对友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全诗既描写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虽然是在叙述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但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读之会感觉到作者的情感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一首《古风》中这样描写荷花:“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诗的前四句写实,写朝阳雾霭下荷花荷叶从绿水中脱颖而出的形态。但诗的后六句明显是借物抒怀:荷花娇艳徒然世间第一,谁能留下她的幽香呢?风霜逼人,芳颜渐老,魂归何处!诗人借咏叹荷花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年华流逝的慨叹,并表明求得一席用武之地的希望。宋代周敦颐所作的《爱莲说》,更是托物言志,将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主题得以加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潇潇洒洒百余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人有衰老之日,花有凋零之时。荷花也有红颜渐去的时候,而此时的诗人,也同样会触景生情,为后人留下佳篇名作。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是这样描写:“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给人以天真自然、同舒卷、共开合印象的荷花荷叶,在红颜衰老、翠绿减退、令人愁绝的时候,仍然不故作娇态,依然是互相依存,命运与共,保持独立不阿的品格,用深挚的感情延绵宝贵的生命,着时令人敬佩。北宋词人贺铸的《踏莎行·荷花》一词,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命运遭际联系一起,借描写断茎残荷的晚年境况来表现自己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严肃不苟的生活态度:“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而唐代诗人郭恭在《秋池一枝莲》一诗中,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荷花的这种品格:“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赏读此诗,我们好似看到那日渐衰老的荷花,虽然韶华已逝,花瓣色褪苍老,但依然立在枝头不忍离去,倾尽全力遮挡着袭来的风雨,温柔地呵护着怀中稚嫩的莲蓬,直到小小莲蓬渐渐长大,它便垂下容颜渐老的花瓣,恋恋不舍地悬于莲蓬的底部,瞩望着莲子渐渐长得饱满圆润,随后才带着欣慰与满足乘风而去……

更多

热门关键词:荷花 情感 袁文良

相关新闻:
·日出  (2013-12-22)
·细品花香  (2013-12-28)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