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叶金福 > 列表

叶金福:为奖励医护收红包的“小妙招”点个赞

2023-11-04 16:27:1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的缘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家属为了能尽早“住进院”“看上病”,往往采取“红包”路线,即偷...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当下,很多医院明令禁止医护人员收取患者或家属的红包。但记者获悉,广东湛江一家医院却出台了奖励医护“收红包”的措施。这是真的吗?记者实地探访得知,这个措施其实是鼓励的红包“先收后退”,目的是便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能安心低专注于治疗。(11月4日《中华网》)

  据了解,该医院之前也出台过严惩医护“收红包”措施,但经过充分调查了解后发现,医护若拒收红包,反倒令一些病患或家属不放心;而医护“收红包”后也很担心被严惩,心理压力很大,不利于开展工作。于是,此次该医院出台了鼓励医护“收红包”制度,采取“先收后退”的办法。其中规定,凡收红包后上缴的,都按每个红包100元予以奖励;若收了不上缴,被举报、查实后,医院则给予举报人1万元奖励,并对收受红包的医护进行相应的处罚。原来该医院奖励医护“收红包”,实质上是为了让患者或家属来医院能安安心心,医护人员也能更轻松并全身心投入工作。

  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的缘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家属为了能尽早“住进院”“看上病”,往往采取“红包”路线,即偷偷给医生“塞”红包。据了解,红包的数额往往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甚至几万元之多。

  其实,医生收受病人或家属的“红包”在早个十几年前就盛行了,少数医生不见“红包”不看病,无形中助长了患者或家属“塞红包”的歪风。

  众所周知,医生收受患者或家属红包,这不仅有悖于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而且也败坏社会风气,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近些年,虽然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医生收受“红包”现象已大有改观,但仍有极少数医德低劣的医生不知收敛。在一些大医院里,一个普通百姓要想及时“住进院”“看上病”,就必须得走“红包”路线。于是,患者或家属只得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托关系、找熟人,给医生“塞”红包。

  少数医生收受或索要“红包”,这说明在我们的医生队伍里还有少数医生“医德”低劣,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抛诸脑后。试想,作为一名医生,什么是最神圣的、什么是最崇高的,我想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医者的“医德”。如果为了“红包”,连最起码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都抛诸脑后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根本不配做人民的医生,根本就不配穿那身“白大褂”。

  因此,笔者以为,此次广东湛江的这家医院“反其道而行之”,推行奖励医护“收红包”,这无疑是医者仁心、医德高尚的一种体现,不仅彰显了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而且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无形之中维护了整个医护队伍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可以说,奖励医护收红包的“小妙招”,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各医院的学习、借鉴和推广。

更多

热门关键词:红包 拒收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