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朱波:让“网络暴力”无处遁形

2023-06-13 20:48:2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网络暴力”非“治”不可。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匿名的“庇佑”下,“键盘侠”们动辄进行道德审判、立场站队,极端情绪充斥网络,理性讨论却变...

  作者:朱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近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无不释放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的强烈信号。

  “网络暴力”非“治”不可。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匿名的“庇佑”下,“键盘侠”们动辄进行道德审判、立场站队,极端情绪充斥网络,理性讨论却变成了一件又一件网络热点事件,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也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更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在“网络暴力”渐有泛滥成灾之势的关键节点,最高法等三部门就惩治“网络暴力”违法行为,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其目的就在于从严惩治,消除网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让“应景式”整治走向常态化惩治。一名高三学生因在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发言遭受网络暴力,引发广泛关注;一位染粉红色头发的年轻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在爷爷病床前分享考研成功喜讯的图片,受到网络暴力,不幸离世;在“武汉妈妈坠楼”事件中,孩子因意外事故失去生命已经是极其让人悲痛的事情,而接下来的网络评论集中攻击母亲,面对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年轻母亲,居然还有人忍心向其泼脏水,可见人性的黑暗……此前,“网络暴力”之所以屡禁不绝,就是因为法律层面缺乏精确定义,造成“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难题,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指尖之恶”迫切需要从昔日的“应景式”或“运动式”行政手段整治,走向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依法惩治,让“网络暴力”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要看到,在“人人拥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披上怎样的网络“马甲”,谁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正当权益之上的特权,也没有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自由,更要管好自己手中的“麦克风”。人人都能充分表达,既要受到法律保护,更要受到法律制约。

  让“网络暴力”无处遁形。“网络暴力何时休?”这是广大网民的期盼,也是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应有目标。让施暴者不敢施暴、不能施暴、不想施暴,让每个人都能放心对话、安心交流、舒心生活,努力打造一个“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就需要更多大胆直言的法律专家学者、广大网民以及社会各界,精准对接未来网络发展所需,做到“民之所望、力之所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群策群力、积极建言,集聚民智、广纳民意,使这份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性文件越完善、越具体,越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和预防就会越具有时效性、准确性。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需要政府、社会、平台、网民四方共同发力,形成群防群控强大合力。一方面,希望以新规落地为契机,既能让网络暴民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也能让受害人权利得到切实有效保障,更不能人为降低刑事法律的适用门槛。另一方面,网站平台要切实履行网络暴力治理主体责任,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尊重社会公德及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进而达到“捍卫公序良俗、守护公民权利、捍卫人心安宁”的目的。

更多

热门关键词:网络 暴力 朱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