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徐云鹏: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

2016-03-23 14:54:3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专家统计,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

  作者:徐云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近30年的时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2016年3月23日 中国广播网)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专家统计,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有八成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主要就是通过地名来呈现。这说明,地名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一个地方变迁的刻痕印记。

  然而,现如今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偏爱仿古,觉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有些地名盲目崇洋,使“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有些地名祈求吉祥,比如,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有些地名与发展经济捆绑,郑州市以方便外来客商为由,欲将一条拥有3500多年历史的“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还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有些地方重名现象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条。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人看着是一头雾水。

  至于“任性更名”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表面上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提高辨识度和知名度,但实则反映了浮躁之风下的畸形政绩观和肤浅的文化观,尤其是暴露出了权力运行太“任性”,缺少有效的约束手段和力度。比如,郑州市不顾居民反对欲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看似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实际上还是权力不受约束。拯救地名,关键是源头控制,约束权力运行。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地名既记录了丰厚的记忆与情感,也承载了大量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一旦头脑发热随意更改地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就像“襄阳”“襄樊”来回改一样,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但至少导致一茬人的文化灵魂却难以复原。就此,国家民政部长李立国鲜明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

  地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规范清理地名,既能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令人欣慰的是,对于那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地名,国务院已经部署了清理规范工作。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针对方案的实施做更详细的部署,明确要求,在明年6月完成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

  同时,在城镇化建设、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过程中,政府还应高度重视加强地名的管理措施和文化保护的力度,让地名文化传承下去,决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

更多

热门关键词:地名 中国 文化 徐云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