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刘熙辰:大学教育的本意不在“背书包”

2019-03-05 14:02:49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每天赖床到上课前几分钟才慌忙起床穿衣,抓起本书冲向教室,可能这是每位学生都难忘的校园经历。在时下的大学校园,的确有个别学生手拿书本“吊料郎当”,学校“煞尾苦心”为的就...
  作者:刘熙辰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广西南宁学院开展“书包工程”,要求学生背书包进课堂,引发网友热议。对此,该校发布声明称,并未强制学生佩戴书包,为倡导学生自愿行动。
  每天赖床到上课前几分钟才慌忙起床穿衣,抓起本书冲向教室,可能这是每位学生都难忘的校园经历。在时下的大学校园,的确有个别学生手拿书本“吊料郎当”,学校“煞尾苦心”为的就是端正学生学习生活态度,其针对性也可以理解。
  中小学生背书包进课堂是对学风的要求,但没想到的,大学竟然也开始要求学生背书包上学。诚然,搞好教育是学校的初衷。但试想,如果学生背了书包上课,可书包里放的却是化妆品或是零食;每个学生看起来具有上进心,却在课上睡觉、聊天、玩手机,这又有何意义?可见,到底是拿着书本还是背着书包上课,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并无必然联系,若想让学生追求知识,安心学习,显然不能靠这样的“形式主义”。
  近年来高校“奇葩”校规屡见报端,这些校规的共同“症状”就是管得过于细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钱学森之问”恐怕在这也有了些答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正警示着部分学校,切不可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学业考核,变成对学生具体行为的非必要干涉和约束。否则,不仅无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可能伤害校园的开放、多元文化。
  “一流学校搞学术,二流学校搞教育,三流学校搞形式”。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有了选择的自由,在包容的社会和校园里就应该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行为风格,只要不逾矩,都应在可以包容的范围,这也契合了大学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的想象和期待。
  大学教育和管理要重内在,抓住关键性的几点即可,否则对于学生和学校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其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要融入生活,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孩子乐于接受,塑造好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在长大了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做一个快乐又能独当一面的人。
  这才是当下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型向大众教育中应该思考的“本义”。

更多

热门关键词:大学 书包 本意 刘熙辰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