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白墨:照好沈因洛这块“明镜”

2016-12-05 08:43:5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是纪念碑上第1304个名字。他就是沈因洛。责在人前、利居人后的他,一辈子不愿意宣传自己,去世后却在...

  作者:白墨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2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沈因洛 生前身后的奉献》为题,讲述省老领导沈因洛的奉献人生,感人至深。《焦点访谈》在片尾说,“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笔沉重的托付,接过这笔财富的人,受到他的感召的人,都有义务让老人期盼的梦想早日实现。”(12月4日 《湖北日报》)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是纪念碑上第1304个名字。他就是沈因洛。责在人前、利居人后的他,一辈子不愿意宣传自己,去世后却在荆楚大地引发强烈反响。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沈因洛时刻不忘初心、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画出了一副好干部、好党员的“标准像”。沈因洛的先进事迹,无论从党性还是干事,都是一本生动的教材。也正是一个个如沈因洛这样的共产党人,用情怀与风骨凝结成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旗帜。

  心怀信仰、对党忠诚,理想信念放在心间。沈因洛之所以值得纪念,不只是因为他身处高位,更在于他一生的坚守。战争时期,他浴血奋战;文革期间,他始终坚持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为党为国炼好钢;在任省领导之时,他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退休以后,他依旧积极发挥余热,努力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审视沈老的一生,不难发现,这是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临终前还在学习中央文件”、“办公室的大门谁都可以进”, 这种对党和人民的拳拳之心,无比深刻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也托起了党员这个称呼的分量。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古语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沈因洛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总是想着群众,对待群众不摆“架子”,为民办事不做“样子”,事事处处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察民情、解民忧。初到武钢,沈因洛经常到车间带领工人一起劳动,不是嘴巴喊,是身体力行。从他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到,为民务实不是只做表面,不是只喊口号,而是真正将亲民为民贯穿于日常的点滴之中。反观今天,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滔滔不绝,规划也做得很漂亮,却不去真正将为惠民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实,而是鼓吹一通调走了,留下一个个画饼,这样的干部尤其需要反躬自省。

  至善至正、严于律己,廉洁作风行在脚下。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是沈因洛给自己定下的两条“铁律”,也是他坚持不易的原则。原则之“铁”,使得媒体上没有他的专访,但是,人们却永远把他记在了心上。在扶危济贫之时,他慷慨大方;而对自己,唯有一件穿了快40年的黑色皮夹克和一条腰身橡皮筋已经松垮的宽大裤子,如此“抠门”,可见一斑。能够做到清廉垂范,沈因洛同志确实不易,但正是这份不易撑起了其光辉形象,更使其英名长存。可以说,廉洁催人节俭,作风更是端正一生。

  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沈因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党员,他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学习沈因洛,更要学做沈因洛。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沈因洛为镜、以沈因洛为标杆,深思、细照、笃行,努力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让时代丰碑永续传承,让党员形象冬夏常青。

更多

热门关键词:好人 明镜 白墨 沈因洛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