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才国:刹刹“陪会”风
作者:艾才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闻,某单位整治“会风”从狠刹“陪会”风开始,确定参会人员认真把关,邀请领导到会从严报批……笔者认为,以刹“陪会”来整治会风,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值得学习与借鉴。
“凑人数、开大会,开会就是为了等散会……”如今,一些单位和部门“陪会”怪风越演越烈,成为各级干部心中“无以言表的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议组织者的观念问题,一些会议组织者总认为,参加会议的领导越多,气氛越隆重,才能体现会议上档次、够规格,也显得大家重视;又有考核不科学的问题。时下,“检查会议记录和纪要”已成为上级考核下级是否落实工作的“必要手段”,如此一来,不少单位便生出了“凡是沾边的都要来参会,多来总比少来好”的思想……最为关键的一点,少数单位以开会外卸责任,该来的不该来的都来开会了,落实不落实是你的事,于是“陪会”不止、“会海”不断。殊不知,无休止的“陪会” 让干部们整天泡在会海里,不仅耗费了干事的精力,更浪费了开展实际工作的时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与中央倡导的务实会风背道而驰,害莫大焉。
笔者以为,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必须刹住无关人员“陪会”不良风气。一要发挥“统”的作用。严格会议召开门槛,严禁“拉虎皮当大旗”, 精确参会范围, 通过合并同类项目,部门联会等,减少“多头重复开会”, 杜绝层层“陪会”; 二要改变“考”的方式。考核工作不只看会议“留痕”,而以工作实绩论英雄;三要强化“督”的效果。作风效能等部门不妨对各级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检查与抽查,揪出一两个“陪会”典型,并辅之于通报、约谈等手段,看谁还敢玩“虚”的,搞“陪会”这一套。最为重要的,参会的最高领导要站好“最后一岗” ,会议的议程、内容以及参会的人员,最终是你拍扳定夺的。
开什么会,要看工作需要而定;需要什么人参加,根据会议内容而定。会议宁小勿大,人员宁少勿多,开短会、不“陪会”,甚至少开会或不开会,也能完成任务,落实工作,则单位甚幸、工作甚幸、事业甚幸。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徐蕾:在续写改革新篇中勇做时代“弄潮儿”
王佳祺:以“先锋之力”筑牢防汛“战斗堡垒”
于若欣:岁月为证,奋斗不止
尚凡:“4天40元游桂林”,该调查什么?
廖卫芳:外卖电动车“以换代充”值得借鉴推广
陶文超:小事小节莫小看
徐蕾:闻“汛”而动!当好防汛救灾“急先锋”
陶淑杰:以“四步”为径,夯实党性修养根基
徐蕾:破两起交通肇事逃逸案见证临清交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