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沙龙 > 列表

天囤

2017-02-28 13:36:3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囤,盛放粮食的器物,用竹篾、荆条编成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米囤、粮囤。这是字典解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囤是紫红色茵柳条编成。也有用细柳条编的。...

  作者:李民增

  囤,盛放粮食的器物,用竹篾、荆条编成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米囤、粮囤。这是字典解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囤是紫红色茵柳条编成。也有用细柳条编的。

  我说“儿时”记忆,是因为早已消失。

  旧社会,囤是富裕的象征,只有大户人家有。因为一般穷人家,打的粮食少,最多用缸盛。一个囤装几千斤,根本存不下那么多。每年过“二月二”即“龙头节”,家家打天囤,就是表达对丰收,对富裕的渴望。所以做起来总是心怀虔诚,郑重其事。

  节日的前一天,家家都把锅底的草木灰掏出来,加上原来积存的一些,用喂牛筛草的筛子筛好了,准备用来打天囤。“二月二”当天,一早就用草木灰在屋里院里撒成一个个圆圈儿,中间挖个小坑儿,用砖头瓦块压住麦子、玉米、豆子、高粱等五谷杂粮,象征“粮囤”。

  一定要在出太阳之前。一般是先把院子扫净了,再用木做的扬掀锄了事先筛好的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圈儿,就是打天囤,用木锨或直接用簸箕将草木灰撒成一个挨一个的圆环。以打天囤的人为圆心,以木锨把或端簸箕的胳膊为半径,转一圈儿一个,转一圈儿一个。先靠中间打大的,再将剩下的空地儿补起来。屋里院里,满地便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天囤,中间还有“梯子”连接。满院都画上。

  父亲特别仔细,他先选定一个点,砸上一个小木撅,上面栓一个线绳,牵绳围着点划圈,就像用了圆规,划得很圆。一边画一边还念叨“大囤满,小囤流”一类的歌谣。

  我的感觉是新奇好玩。特别是想猜一猜哪个囤里是什么粮食。因为按规矩,太阳出来之前,是不能掀开压着粮食的砖瓦的。通常,我家的天囤,里屋炕前是钱囤,压两枚铜钱或硬币,堂屋和院子正中最大的两个是麦囤,周围大小不一的是五谷杂粮。

  那时从生产队里分回的口粮每人每年只有二三百斤,最多时也不超过三百六十斤。而且按麦秋两季领回家中,填饱肚子尚且不易,根本用不着用囤来盛。打天囤不过是表达对仓满囤流的希望而已。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希望变成现实。所有的囤都派上了用场,有的人家还抹水泥囤,或直接卖给粮贩。把钱收进腰包。

  现在时兴将收下的粮食存进面粉厂,手里攥本“储粮证”,随时提出面粉、面条或兑换成大米食用,既方便,又省去储存的麻烦。农民真正有了天囤。

  囤从少到多,再渐渐变少,以至于消失,反映了农民由穷变富的巨大变化。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更多

热门关键词:天囤 粮食 储存 李民增

相关新闻:
·赶集买粮食  (2014-10-30)
·春天的感觉  (2013-11-16)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