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尚凡:刷手机过斑马线或被罚款,是爱不是害

2023-08-03 09:35:3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斑马线者,乃人行道之别名也。在传统观念,要穿过马路,到街道对面去,理应走斑马线;纵然行人刷手机不对,对此也当批评教育,因为过往车辆,...

  作者:尚凡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福建厦门出台《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称,从8月1日起,在该市刷手机过斑马线,可能面临罚款。(8月2日 红星新闻)

  斑马线者,乃人行道之别名也。在传统观念,要穿过马路,到街道对面去,理应走斑马线;纵然行人刷手机不对,对此也当批评教育,因为过往车辆,在过斑马线时,理应注意观察,放慢行驶速度,安全通过。

  对此新规,虽网友大多表示理解、认可,但不可否认,在其背后,也不乏个别网友指责、反对,称此举将过斑马线的安全责任,强加到了行人头上,增加了行人之“负担”,处罚过重,有失公正,有损行人利益。

  斑马线虽是行人的安全线,但并非就是绝对安全;上述论调,虽看似言之有理,然冷静思之,未必如此,如行人沉醉于刷手机之中,忘记了身处之车流之中,过往之车辆极可能因速度过快,来不及刹车,从而撞在行人身上。

  车辆撞在“行人”身上,轻者受伤,重者则可能危及生命;现实中,类似交通事故不时呈现了媒体之中,这些事故不仅让生命受到伤害,且致生命之花过早凋谢,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了交通通行效率,让城市“血脉”不通畅。

  面对因过斑马线刷手机引发的交通惨案与危害,各地均高度重视,坚持生命与安全至上,纷纷亮出了实招:或安排“志愿者”挥旗、吹哨、执守,或及时提醒、规劝,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批评教育。

  上述招数,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却并不明显,刷手机过斑马路的行为,不但未能销声匿迹,反倒呈现出愈演愈烈之态势;究其原因,除手机太具诱惑力了,让众多行人在过斑马线时,依就念念不忘、手不离“机”。

  然冷静思之,实则既是这些行人没认清此害,无视劝告、心存侥幸,不相信车辆敢撞上自己,不相信危险就在眼前;更是上述惩戒措施,未能将其打狠、打痛,让其长记性、明事理,从而在过斑马线告别“手机”。

  现代社会,手机功能日益强大,内容丰富,或玩游戏,争输赢;或与网友“谈天论地”,广交天下朋友;或浏览天下奇闻怪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乐趣无穷、“乐不思蜀”,手机已成众人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治顽症需猛药,毫无疑问“过斑马线刷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乃社会顽症之一。如不上升到法律高度,仅靠“批评教育”,不让其付出“心痛”的代价,实难收到神奇之功效,让此顽症销声匿迹、远离社会。

  面对此顽症,厦门市交警方,亮此法治亮剑,乃利民之举,于无形之中补齐了交通安全的短板与漏洞,展示了执法为民的博大胸怀,体现了其新担当与新作为,更为其它各地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亮剑“过斑马线刷手机”,虽能给行人尤其个别特别沉醉于“刷手机”者,带来不快,让其感不舒服;但这种“不快”与生命安全相比,则微不足道;因此,该市推出此新规,不是“害”而是爱,愿更多人给予理解支持。

更多

热门关键词:手机 斑马线 安全 尚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