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匠人”杨洁辞世 “西游精神”永恒

2017-04-18 10:14:2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提到《西游记》,我们不会忘记:任重道远,意志坚定的“唐僧精神”;挑战权威,勇敢奋斗的“孙悟空精神”;乐观豁达,憨厚幽默的“猪八戒精神”;忠心耿...

  作者:葛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4月15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因病去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让人异常悲痛。社会各界迅速掀起缅怀热潮。30年,荧屏长盛不衰,堪称电视艺术的丰碑;30年,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历久弥新的时代情怀;30年,百看不厌,重播3000余遍,从万人空巷到街谈巷议,超越国界,老少咸宜。

  提到《西游记》,我们不会忘记:任重道远,意志坚定的“唐僧精神”;挑战权威,勇敢奋斗的“孙悟空精神”;乐观豁达,憨厚幽默的“猪八戒精神”;忠心耿耿,以和为贵的“沙僧精神”;赤胆忠心,不畏艰险的“白龙马精神”。这些都是“西游”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徒四人”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失色,恰是时光镀金让金子更加夺目;也更是杨洁老师的不屈不挠、精益求精、不忘初心成就了这部不朽之作。

  学习她踏平坎坷的“取经”精神。“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25集戏拍了6年零四个月,把停留在纸张与民间口头艺术中的西游故事,完美地挪移到了荧屏之上;历经81难,她像颗钉子“钉”牢了剧组;“90元一集拍西游”;轻看“身价”和报酬,专注投入与表演。戏如人生,杨洁拍摄《西游记》,何尝不是一次艺术世界里的“西天取经”。是对艺术的执着,给了病体的杨洁穿越大漠关山、跋涉千里万里的勇气和力量;是不畏艰难与险阻,置誉名利于度外的气魄,才能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她身上所体现的老一辈电视人的精神品格,注释了艺术创作的真经,值得珍视和传承。纪念杨洁导演,更要记得艺术的远方和脚下的路。

  学习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赤子之心来追求纯正的艺术。九寨沟的唐僧师徒四人在瀑布上行走;都江堰的《错坠盘丝洞》中的“荆棘岭”;岷江上的《波生极乐天》中的无底船渡口,都是扎扎实实的实景拍摄。且仅拍摄《猴王问世》就拍了半个多月。80年代,没有高精尖,只有困境与局限,却把握住了时代脉搏;50多岁的病体,毫无经验,只用一台摄像机,扛起两肩霜花,足迹遍布20多个省区,历经无数生死考验,不止九九八十一难,用沉静、专注、严谨、执着,拍摄出了新中国第一部魔幻神话长篇连续剧。但她却十年不看,认为拍得仍然不够好,觉得是“我心中永远一个结、一个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西游记》气贯长虹,遗世而独立的背后,我们应该铭记这位老奶奶对艺术的纯粹,更应传承她对创作的精雕细琢。

  学习她不忘初心的“长征”精神。当时没有升降机、没有移动轨、没有斯坦尼康,没有航拍设备,演员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真实的火烧、飞行、打斗等镜头;摄像师绑在飞机上拍摄险山恶水的实感画面;剧组人员冒着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通宵达旦;拍摄过程多次遇险,很多工作人员等都曾有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但是他们以惊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攻克了千难万险。“战胜了八十一难心不老,赢得了世代传颂是酬答”。杨洁老师以超前的视野、坚定的艺术情怀和迎难而上的实干,留给世人一个厚重的艺术“长征”精神。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披荆斩棘、历苦寻路,锐意进取,这便是杨洁眼中’西游精神’。杨洁老师走了,但“西游精神”永恒。

更多

热门关键词:杨洁 西游记 匠人 葛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