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图说天下 > 列表

网络内容付费时代到来了吗?

2017-01-07 23:14:5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当拥有472万微博粉丝的情感博主琦殿看到这个让她“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的问题后,立刻开始整理思绪,琢磨着怎样给出一个令对方满意的答案。每...
 

  作者:田德邦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当拥有472万微博粉丝的情感博主琦殿看到这个让她“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的问题后,立刻开始整理思绪,琢磨着怎样给出一个令对方满意的答案。每天,她都能在微博上收到数十个网友的提问,然后选出一两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作答。半个月前,“微博问答”上线,琦殿成为了首批体验者。网友付费提问,博主撰文回答,获取收益。微博上,诸如琦殿、五岳散人、科普君等拥有百万级别粉丝的“大V”设置的提问价格从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其他网友支付1元可以“偷看”回复,博主和提问者享受“围观分成”。如今,琦殿已经回答了23位网友提出的关于情感方面的问题。这是2017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内容付费时代,你会为“知识”埋单吗?》一文中讲述的事情。

  关于内容付费问题,相信很多人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尽管不少人进行过多种尝试,内容付费在国内没有什么市场。上文中所列举的例子不足以说明付费内容的尝试有什么大的成效。想想13亿人口的中国,才几个网络大V赚了个千儿八百的,这种状况真的很寒酸,远远算不上成功,更不值得我们欣慰。而且,仅这点成效就断言现在是“内容付费时代”不免为时过早。

  笔者曾对在网络上发文章既花精力又花时间而又没有一点收益感到很沮丧,因为即使偶然在网络上发出来的文章被某些报刊杂志的编辑看中拔稿用上了,也没有谁肯付费给你,甚至懒得理会你。后来看到有些文学网站可以靠写网络小说赚钱,也兴奋过一阵。还没真正尝试,就已经败下阵来。为什么?因为这种写作,讲究更新速度,一部小说往往会拉长到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这是要拼身体甚至是生命的,远不是我这种早过了不惑之年的人所能干的事情。

  除自己外,笔者的亲属中,有人在从事软件开发,是最潮的苹果(iOS)软件。业余,也想着能否通过开发APP软件赚点外快,甚至有如果收入可观,就以此谋生的打算。于是,在美国的苹果网站注册并缴纳费用,然后开发了一系列APP,出现在苹果应用商店的货架上,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慢慢发现,除免费的下载量较大外,很少有付费下载的。在不算多的付费下载中,也多是国外客户在下载,国内用户下载少的可怜。再看看平台上其他开发人员的状况,是惊人的一致。由此得出结论:这种付费下载在中国没有市场(某些游戏软件的市场是个特例,有它生存的特殊性,不在这个议题之列)。但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平台上呢?三个原因:一是某些用人单位看重你的开发能力,如果有APP作品发布,就是一种优选的资格;二是免费发布在平台,可以植入广告,靠一点微不足道的广告分成贴补一下每年需要缴纳的账号费用;三是可以作为一个锻炼提高自己的成长平台。

  反观国外,情况比国内要好很多,无论是文字还是APP,都已经形成了付费下载的习惯。

  国内能形成付费下载或者付费阅读的习惯吗?而且仅仅是习惯吗?这是关键问题。

  让我们看看现状。看看阻碍付费愿望的主要有哪些因素?

  如果拣主要的来说,应该在三个方面:一是竞争无序导致内容芜杂。在互联网发展之初,为了提升人气,各网站除了对反动违法内容有所限制外,几乎可以接纳任何内容,靠内容充实网站,靠内容吸引眼球,使得各种知识和信息蜂拥而至,形成了“爆炸”之势。二是专业平台求大求全。诸如百度、维基百科之类的平台,人人可以参与,个个能够贡献智慧。它的作用几乎是万能的,我们想要查询任何东西,都可以获取相应的答案。三是依赖广告营运模式。咨讯和信息本身不赚钱,通过它们吸引网民,然后植入广告盈利。这几乎是一个千篇一律的运作模式。

  试想,在这种状况下,内容完全被利用,作为一种附着物,它自身哪里能够盈利?

  习惯成自然。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民族,在法规意识不那么强的大众面前,任何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尝试都将遇到强大阻力。由民族文化所形成的民族个性,注定使我们的阅读和下载习惯、愿望与外民族不同。

  那么,是不是付费阅读在国内就难以形成气候了呢?

  我们说,稀缺资源是最有投资和利用价值的。要开启付费下载或者阅读,首先要提供稀缺资源,即受众从一般的网站上获取不到的知识。譬如,点对点的心理咨询;专业的业务辅导;特定人物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某些行业数据的获取等等,这样是可以形成知识变现的。然而,它一定是小众的,至少开始是小众的。

  有人曾戏谑地说: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知识。为什么?“知识爆炸”时代嘛!只要你想学,什么知识都有。网络、书籍都是海量的,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

  但是,对于需要沙里淘金的稀缺咨讯,我们不能让它混杂其中。眼前要形成的意识和习惯,就是要从这些“山”里、“海” 里把它们遴选出来,另眼相待,并做好规范管理和运用工作。如果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是可以逐步让内容付费形成习惯的。

更多

热门关键词:时代 内容 网络 田德邦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