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沙龙 > 列表

老鸹窝

2017-04-07 11:06:4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老伴解释:“您哥哥出来转,就是采风。看见有点意思的就能写。”弟媳笑笑:“噢!我看他写的唻。”我就下车拍照。重新上路时,二弟笑着说:...

  作者:李民增

  一日,骑行在南北大道上,忽然发现道西一棵高高的白杨树顶端树杈上有一团黑。“老鸹窝!”后座上的老伴惊叫,“你下来拍照不?”同行的二弟夫妇也下了车,弟媳不解地问:“一个老鸹窝,值得拍啊?”

  老伴解释:“您哥哥出来转,就是采风。看见有点意思的就能写。”弟媳笑笑:“噢!我看他写的唻。”我就下车拍照。重新上路时,二弟笑着说:“我小的时候好唱:老鸹窝,我念佛。大事小事摊不着。”几个人都笑。

  老伴说得不错,我真写过老鸹窝。那次是在河边小树林中,看到树上的老鸹窝,我写的是两句诗:“把家安在高处/做飞翔的梦。”

  老鸹是乌鸦的俗称。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多在高树上用干树枝搭巢。个体较大,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据说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并且懂得照顾父母。乌鸦反哺的故事尽人皆知,却把乌鸦叫当成不祥的预兆。听见乌鸦叫就断定要遭灾了。儿歌中说的“事”是祸事,灾难。意思是乌鸦在谁家一叫,谁家就要倒霉。不吉利。所以都烦乌鸦。

  其实乌鸦是一种灵性之鸟,近年来在国内频频亮相,引起人们对他的文化意义上的关注。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一年到头听不见乌鸦的叫声,几乎绝迹。好像老鸹只是老年才有。

  鉴于此,老鸹己成为一种故乡文化,童年文化。一提老鸹,故乡,童年生话的温馨记忆便会在脑海中出现。那时物资匮乏,生活贫穷,精神却富有。庄稼人的善良,醇厚,勤劳,忍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种了菜大家吃,做了好点的饭家家送。修房盖屋,脱坯打墙,婚丧嫁娶,一家有事家家帮。偶而也有争执,也吵架,但不记仇。很快就能和解。

  二弟的话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心中立即生出一丝甜蜜。小伙伴们在街上玩儿,一见空中有老鸹“啊啊”叫着飞过,就拍着手,跳着高,反复地唱“老鸹叫,我念佛。大事小事摊不着。”“念佛”意思是恳求上天不要让自己摊上祸事。

  最近,市报上关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移民的报道,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也是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倡导的是正能量。今天这个老鸹窝让我们想到过去,也是对真情的呼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再为吃穿发愁,需要精神营养。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百科知识》、《中国乡土诗人》、《鲁西诗人》等报刊及《中华网》、《人民网》、《时评界》等多家网站。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更多

热门关键词:老鸹窝 喜鹊 聊城 李民增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